版权所有: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
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北街116号
网站建设:讯迈科技
为进一步改善就医感受,提升患者体验,近日,急诊医学科护士长陈仲勋组织中医肿瘤科李琴、重症医学科何玉霞、全科医学科高帅、心血管内科徐霞、急诊医学科易俭梅等静疗团队成员,在超声引导下应用AST技术,快速高效地自主完成“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术”。
这是继开展外周静脉导管、普通PICC导管、耐高压PICC导管、输液港以及标准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后,我院静疗团队开展的又一项静脉治疗新技术,也是垫江及周边地区的首例。这一新技术的成功应用,标志着我院在静脉治疗领域实现技术突破,为中长期输液患者提供了更安全、舒适的治疗选择,进一步完善了静脉治疗体系。

53岁的李老师因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,需要在术后长时间、多种药物治疗,为保护患者血管,降低中心静脉导管长期植入带来的风险,普通留置针的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伤痛。针对李老师这样的情况,我院静脉治疗团队对其精准全面评估,与患者家属细心沟通,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,通过超声精确定位血管,精准在患者右侧上臂贵要静脉置入迷你中线静脉导管。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,5分钟内完成,为患者开通了一条稳定的“生命通道”,保障了后续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。

迷你中线导管(Mini-midline)是一款新型外周静脉输液工具,其长度为8-10厘米,借助超声引导技术置入上臂中段静脉,首选贵要,静脉可留置1-4周,并可以进行高压注射。导管的留置,为治疗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,可充分发挥“一针”全程的优势,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输液痛苦,让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输液更舒适便捷,耐高压注射的优势也让核磁及增强CT检查不再“渗”的慌。此外,Mini中线导管相比PICC成本降低60%左右,有助于节约患者治疗成本,且并发症极少。

该项技术目前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西南医院)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力推广的新技术。此次在我院得以成功开展,不仅让患者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,而且减轻了治疗痛苦,改善了就医感受。